予以為,“這是最后的斗爭”告訴我們,不斗爭,就沒有明天!
《國際歌》是巴黎工人、巴黎公社運動領導者、無產階級革命家、詩人歐仁.鮑狄埃于1971年6月16日創作的詩歌,創作背景是法國國內外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軍隊于1971年5月攻陷巴黎,巴黎公社運動失敗后。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時年55歲的鮑狄埃創作出了日后享譽世界的無產階級戰歌即《國際歌》。
《國際歌》被譯為中文后,幾經修改變動,現行的標準版本是1962年在瞿秋白、蕭三版本基礎上加以修訂的版本,“這是最后的斗爭”也曾被譯為“這是我們的最后決死爭”(瞿秋白版)。
對于這句歌詞,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也是不明覺厲的,近年來在認認真真學習了革命著作后,才自以為明白一二,在此寫出我的感想,供批評和參考。
馬克思、恩格斯等著的《共產黨宣言》開篇便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
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于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斗爭,而每一次斗爭的結局都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爭的各階級同歸于盡”。
毛澤東主席指出“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由必由王國像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斗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斗爭永遠不會完結。”(注1)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斗爭的歷史。
那么,鮑狄埃在巴黎公社運動失敗后,寫下這句“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是在告訴我們(即勞動無產者們),不斗爭,沒明天!
事實也已經證明,資產階級在占有生產資料后,業已經聯合起來對勞動群眾經行剝削和壓迫,即使他們業已占有生產資料,但對于人們所必需的生活資料(例如房屋、出行工具等),他們也并不打算放過。這是資產階級的階級性質所決定的,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
所以,即使我們勞動群眾放棄斗爭,資產階級也不會放過我們!正所謂“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ㄗ?)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人民及一切追求進步事業的人們,聯合起來!
注1:詳見《毛澤東文集.第八卷.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一文
注2:詳見《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
筆者郵箱:zzddqqyx@qq.co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