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1年9月25日22時許,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國政府包機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新華社圖
對于“孟晚舟案”的最終結局,不能以“撤訴”或“放人”來判斷其得失,我們必須擴大視野,從此案前后長達三年的過程所造成的政治影響,來進行更全面的評估。
“孟晚舟案”的直接起因,是華為暗中“私通”伊朗,破壞美國對伊朗的封鎖,這和“中興案”的起因相類似。美國利用“長臂管轄”手段,將孟晚舟扣留達三年之久,對她個人造成重大的訴訟壓力和傷害,即便沒有達到在法院勝訴的目的,也足以顯示其“長臂管轄”對同類的“犯罪行為”(不論是否成立)起到震懾和嚇阻作用。美國政府曾經多次以“間諜罪”起訴美國華人,雖然屢次在法院碰壁,但是起訴行為(prosecution)本身,對可能被視為“間諜”的行為起到嚇阻作用,則是很明顯的。
孟晚舟被加拿大警方扣留后,加拿大利用漫長的“引渡”程序,沒有立即將孟晚舟交給美方,似乎也是一種對孟晚舟的同情和支持。同時,孟晚舟在被扣留期間,不僅可以和家人團聚,還可以繼續居家享受行動自由,只是不能離境。另一方面,中方扣留了兩名加拿大人,對一名已經判刑的加拿大毒販,改判死刑,還對加拿大某些出口產品進行制裁,而美國是孟晚舟案的“始作俑者”,中方即便“以牙還牙”,似乎應該扣留的是美國人而不應該是加拿大人。
據觀察,這一切都令國際社會同情加拿大的處境,而令加拿大社會對中國產生反感。
原本加拿大和中國的關系一向比較好,甚至在沒有“引渡”協議的情況下,加拿大接受中國的要求,將賴昌星交給中國;加拿大也沒有追隨美國的步伐制裁華為5G;但“孟晚舟案”使中、加兩國關系跌入谷底。這即便不是美國起訴孟晚舟的直接目的,也是美國想要的最重要“副產品”,對中、加兩國長期友好關系所造成的嚴重破壞,更令親者痛、仇者快。
美國還利用“人質外交”大做文章,在國際社會抹黑中國,而孟晚舟被釋放后,兩名加拿大人也立即得到釋放,《紐約時報》9月26日發表文章表示,中方毫不掩飾又如此快速釋放兩名加拿大人,說明孟晚舟的被釋放,的確是中國“人質外交”的勝利。
美國不會無緣無故釋放孟晚舟,如果美國釋放孟晚舟正是為了換取中國釋放兩名加拿大人,那么,加拿大也許更會對美國感激涕零了。
此外,美國釋放孟晚舟,還可能成為未來美國在中美博弈中獲取利益的重要籌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