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小兵說按】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0年前的蘇聯正式解體了,“衛星上天,紅旗落地”——毛主席當年的預言,不幸成為了現實!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小兵將用幾篇文章,梳理蘇聯從赫魯曉夫開始的一些歷史,以饗讀者,歡迎關注:
1、《普京對蘇聯的否定與肯定,俄羅斯路在何方?(一祭蘇聯)》
2、毛主席為什么要捍衛斯大林?(二祭蘇聯)
3、赫魯曉夫的罪惡,罄竹難書?。ㄈ捞K聯)
蘇聯的勃列日涅夫時代,往往是一個被忽略的時代,人們在把注意力投向赫魯曉夫或戈爾巴喬夫時,往往會忽視勃列日涅夫。
另一方面,關于勃列日涅夫和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評價,又往往存在著相反的結論:有人說,他是一個沙皇,是又一個斯大林,那是一個“停滯”時期;有人說,他是一個英雄,一個在俄羅斯老百姓懷念蘇聯時代的熱潮中威望甚至超過了列寧和斯大林的人,那是一個“黃金時代”。
而小兵覺得,所謂的“黃金時代”是勃列日涅夫耗費了列寧和斯大林嘔心瀝血、艱苦奮斗遺留下來的物質基礎、政治信仰和黨心民心,是一種社會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歷史必然,是一種“回光返照”!
勃列日涅夫,不是在建設一個“發達的社會主義”,而是在x正主義道路上狂奔,以致蘇聯的各種問題積重難返,以致他提拔起來的蘇聯領導人成為了蘇聯的“掘墓人”——官僚特q階j一定要消滅了蘇聯,一定要顛f了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保障他們霸占的蘇聯人民的財富實現私人的代際傳遞。
早在1964年,勃列日涅夫通過“宮廷政變”這種非法手段推翻赫魯曉夫之時,毛主席就曾預言:蘇共新領導實行的很可能是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主義。
真是一語成讖!
在蘇聯,曾流傳過這樣一個苦澀的笑話:勃列日涅夫把鄉間老母親接到莫斯科,向她展示自己的眾多名車豪宅、琳瑯滿目的珠寶和璀璨奪目的勛章。
他自豪地問母親:你感覺怎樣?
老母親憂郁地說:這很好??墒呛⒆?,共產黨來了你怎么辦?
黨的最高領導人都已經墮落成這樣了,可以想象當年的蘇聯官僚集團整體的淪喪,可以更加印證1989年蘇聯社會科學院的問卷調查是真實的(14%的人認為蘇共代表工人,17%認為代表全體人民,11%認為代表全體黨員,高達85%的被調查者認為蘇共代表黨的官僚、干部、機關工作人員),可以更加理解為什么當年“竟無一人是男兒”,為什么“少數叛徒”就可以決定蘇聯的存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蘇聯人民群眾對布爾什維克的不信任,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本文是勃列日涅夫統治蘇聯的18年系列的第一部分,讓我們看一看勃列日涅夫統治下的蘇聯鼎盛時期,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盛世:
勃列日涅夫在剛剛從赫魯曉夫那里奪得政權后,因為自己的能力和威望不足,曾經實行過短時間的政治民主決策,推進“新經濟t制改革”,把赫魯曉夫搞的工業黨和農業黨又重新合并,提高集體農莊農民的社會保障,改善同周邊國家的關系,經濟曾一度高速增長,從而使蘇聯的國力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
勃列日涅夫曾著力打造自己的平和親民、謙虛謹慎的形象,經常征求其他領導人的意見,目的是為了爭取更多的盟友,培植自己的勢力,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是為人民服務,不是真的信仰馬克思主義,真的塑造領導人之間的同志關系。
勃列日涅夫執政后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即蘇聯第八個五年計劃(1966~1970)順利完成:建設了一千九百個大型企業,五年的年均生產總值提高74%。
這是斯大林時代以來最成功的一個五年計劃,制止了前三個五年計劃經濟增速連續下滑的趨勢,蘇聯人民歡欣鼓舞,稱之為“黃金的五年計劃”。
隨后的第九個五年計劃(1971-1975年),蘇聯的年均增長速度仍然達到了64%,經濟實力翻一番,眼看就要超過美國了!
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把目光投在石油上,蘇爾古特大油田建成,第二條西伯利亞大鐵路通車時,又恰逢中東戰爭導致西方發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高漲,大量的蘇聯石油被運到國際市場,使得蘇聯外匯收入大大增加。蘇聯得以進口了大量的糧食和輕工業品,使國內物價下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個臺階。
但,這也因此使蘇聯患上了嚴重的“能源出口依賴癥”,1970到1985年,原料和能源在蘇聯出口中的比重從15%上升到53%,至今俄羅斯還沒有走出這個怪圈。
蘇聯還通過經互會內部貿易,獲得了輕工業產品與食品,再加上與西方國家的短暫緩和與貸款,蘇聯短時間內彌補了國內失衡的經濟結構所造成的危害,同時也埋下了更大的隱患!
勃列日涅夫還對集體農莊實行固定收購和超計劃交售獎勵的制度,他連續7次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提高物質刺激。蘇聯還對農業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補貼;1964年,通過了《集體農莊成員優撫金和補助金法》,實行更穩定的社會保障制度。勃列日涅夫還放寬對宅旁自留園地的限制,越來越多的集體農莊的農民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于“自留地”,并從中得到好處。
勃列日涅夫還擴大了企業經營管理的自主權,提高了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企業更主動去追究利潤而忘記了自己擔負的社會主義的責任。
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住房公用事業,建造了十六億平米住房,這相當于1980年蘇聯全部住房的44%,一億六千萬人分到了新的住房——這是今天俄羅斯人津津樂道、回憶無窮的一點。
蘇聯普通民眾的生活水準有了迅速的提高,人均肉、奶、蛋、魚、面包、瓜果、蔬菜的消費量提高,家用電器(電視機、照相機、電冰箱、洗衣機、吸塵器)、自行車、摩托車、小汽車等在許多大中城市開始日益普及。
蘇聯還實行了免費教育和公費醫療,房租、交通費也較低,退休金基本能滿足生活需要,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藏書。
這一時期,蘇聯人民在很多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全民就業,每周只要工作5天34小時,這是最發達的美國也做不到的,對世界形成了強大吸引力。
于是,在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蘇聯現已建成發達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規律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社會生活各領域的社會主義優越性得以充分顯示,社會制度具有有機完整性、蓬勃的活力、政治上的穩定性和牢不可破的內部團結——這就是發達社會主義的主要特征。
這可惜,勃列日涅夫口中的這些美好,被現實擊得粉碎!
通過數據對比,我們能看到:1950年,蘇聯國民收入僅為美國的31%,1975年已達67%;1950年,蘇聯工業總產值僅為美國的30%,1975年達到80%以上;1950年,蘇聯農業總產值僅為美國的70%,70年代初達到85%;1965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僅相當于美國的62%,到1975年提高到67%……
蘇聯與美國的經濟差距在逐漸縮小,如果蘇聯能保持這樣的高速增長,經濟沒有隱患,或者勃列日涅夫能解決這些隱患,蘇聯是有可能超過美國的。
只可惜,好景不長!
20世紀70年代,蘇聯雖然在經濟實力上稍遜于美國,但卻一度在軍事力量上壓制了美國。
蘇聯對重工業與軍事工業上的投入非常巨大,軍費從1965年的326億盧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億盧布,約占財政支出的1/3,占到全國GNP的18%左右。
這使得蘇聯:在戰略核武器方面,擁有洲際彈道導彈1300枚,首次超過了美國的1054枚;在海軍方面,由近海防御艦隊擴建為一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武裝力量;在軍事工業、航空航天、計算機研發、生物醫藥、金屬加工、動力工程等尖端技術領域都居于世界前列。
軍事力量增強,使蘇聯成為可與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蘇聯在國際政治經濟上的話語權顯著提升,民族自豪感大增——這也是今天一些俄羅斯人懷念勃列日涅夫的重要原因。
不過,隨著軍事實力的擴展,蘇x的大國沙文主義逐漸演變成了與美帝一樣的霸權主義,干涉別國內政,甚至是武裝侵略,扶植親蘇政權,培植自己的勢力范圍: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鎮壓布拉格之春;1969年,侵犯中國領土珍寶島和鐵列克提地區;1971年支持印度分裂東巴基斯坦;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1975年,蘇聯通過古巴軍隊對安哥拉內戰進行了大規模的武裝干涉;1979年,蘇軍悍然發動入侵阿富汗的戰爭;華沙與北約在各個層面也進行對抗……
勃列日涅夫聲稱:“地球上沒有哪個角落的情況不以某種方式加以考慮”。這哪里還有一丁點國際主義的影子?!
勃列日涅夫為了推行擴張、爭霸的對外政策,一方面炮制出了“有限主權論”、“社會主義大家庭論”與“大國特殊責任論”等反動理論;一方面投入巨資于軍事工業,甚至讓“軍工綜合體膨脹到不受政治控制的程度”,成為了未來俄羅斯各種寡頭的雛形!
這一場場不得人心的侵略和曠日持久的戰爭,最終耗盡了蘇聯的發展動力,傷了蘇聯的元氣,侵害了蘇聯人民和其他國家人民的利益,讓蘇聯在國際上越來越不得人心。
1980年,世界范圍內的對莫斯科奧運會的抵制,就是明證。
后來,蘇聯得知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又從已感到力不從心的經濟中抽出大量資金、物力、人力投入到新一輪的太空軍事競賽之中:又是探月計劃,又是國際空間站,最終被這些軍備競賽拖得奄奄一息!
我們必須承認,勃列日涅夫在蘇聯發展史上是有一份功勞的,這是俄羅斯老百姓今天懷念那個時代的原因之一:于是有人說勃列日涅夫社會穩定、秩序良好;有人寫書《勃列日涅夫——“黃金時代”的執政者》;有人說:“勃列日涅夫時期的人民生活是蘇聯歷史上最好的”;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還曾發表談話:“國家應該向他表示感謝”?! ?/p>
但小兵想說的是,這些成就的取得恰恰證明的是社會主義優越性:是社會主義讓一個僅有犁杖的俄羅斯變成了一個核大國,一個重工業強國;更為重要的是,這表面的盛世下,存在著足以炸碎蘇聯地基的“核隱患”……
歡迎關注“勃列日涅夫統治蘇聯18年”系列的第二部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